2015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或逾50GW
我曾说过,一个鄙视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,是没有前途的。
因为如前所说,外王的问题不是靠内圣所能解决的。凡是封闭的时代,文化都受到严重阻碍。
意或志既是心之所发、心之所之,又是心之所存,意志、意向、意识是联系在一起的,而在中国文化中,特别强调其实践特性。作为自然的人、生物的人,他还有最底层的需要与能量,这是西方文化特别是现代文化所关心的,在这方面,中国文化更倾向于宗教文化,而不是世俗文化。二 有人认为,中国文化本来就是实用的、功利的,从属于政治的,被称之为政治伦理或政治文化。这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。它既严重束缚内圣的开展,又严重阻碍外王的建设。
但这不能不说是人的又一次发现。因此,西方普遍出现了对理性的批判,这就是所谓后现代文化。一是将社会政治层面的人与自身存在的人进行必要的区分。
只有消解,才能重建,而这一切,都要开放意识。实现天人合一的心灵境界,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,而且是一种价值关怀。据我所知,以孔、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家,并没有提出什么三纲,这是后来的事情,而且是政治社会层面的问题,当然有其历史背景。在社会理论以及实践中,人既是主体,又是客体,就是说,人除了自身的心灵需要,目的追求,还需要一套客观建构及操作程序,以保证其实现,还需要有相应的社会权利与责任等观念。
天人合一就是自我超越的心灵境界,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。正如有人所说,内圣强了,外王弱了。
本文对此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。而且是空间上的跨越,即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传播与相互交流。所谓重建,就是消解之后重新进行整合,特别是要将德性与智性、内在性与外在性、终极价值与工具理性、世俗化结合起来,开创新的人生。内圣是个人信念的问题,外王则是社会政治建构的问题。
德性与智性并不是非此即彼而不能协调发展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,主要是中国文化本身的封闭性与完善主义。因此,需要换一个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。但这种自由又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,它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制约。
事实上,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文化复归,都是如此。[3] 马克斯·韦伯:《儒教与道教》,第180页。
生命体验正是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,虽是主观的,却是实在的、真实的,人生的真理就是如此。而且要弘扬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而又跨越时空的东西,坚持超越意识。
但我们决不能说西方文化已经病人膏肓,无以自救。这诚然是理想主义的,但任何理论形态的文化,都有理想主义的前设或假设。为此,我们需要同传统文化进行对话,同古人进行心灵的沟通,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古人的现代人。人有天赋的内在本性,成为心灵的本体存在,实际上是指天赋的内在潜力,能够实现自己的人格。这同合理开发、利用自然资源并不是对立的,甚至不是同一类的问题。他们所提倡的意志,则主要指强力意志、权力意志,康德的自由意志就更不讲了。
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?人究竟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? 理性已成为西方文化的同义语、代名词,也是西方哲学的根本精神。在某种意义上,情感属于感性层次,性情范畴的提出和广泛使用最能说明这一点。
这里所谓天,具有绝对普遍性意义,但又不是上帝那样的绝对实体,它无非是自然界生生不息、大化流行之道。但这一切都必须以人的自我完善为前提,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目的。
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。中国的道德意志固然是理性的,但又是在现实的感情活动中实现的,也是在感性活动中存在的。
中国文化虽然没有显发人的智性,因而没有走上科学技术之路。它不需要上帝的拯救,只需要自我实现、自我完成,这是人的内在需要,也是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。但是,这种批判,不能理解为完全否定理性、抛弃理性,它只是批判理性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与专制,重新找到人的存在。实际上正如某些学者所说,现代社会的发展,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某种强制性和不自由,人们犹如进入高速公路的车子,不得不跟随潮流前进,这就使我们在进行选择时,往往不由自主地受制于客观环境,从而出现许多盲点。
这里所说的消解,具体地讲,有两方面意思。【如果进行仔细分析,就会发现其中的深层底蕴,也会出现真正的视界融合、心灵沟通。
牟宗三先生同康德比较,突出实践理性,有人认为讲对了,有人认为有问题。人不仅是万物之灵,他还是万物中之一物,这一点中国文化也是承认的。
三 许多学者包括某些西方学者认为,中国文化是理性主义的,但不是西方式的理性主义,而是一种特别的理性主义,最通常的说法就是前面所说的实用理性。[19]《象山全集·语录》。
但是,这种复归,不仅是时间上的跨越,即回到原典,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所需要的东西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不仅要跟上历史潮流,坚持历史意识。长久以来,哲学文化与现实政治难以区分,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,并且形成一种思维定势,以致我们在研究传统文化的问题时,难以改变这种定势。但情感是理性的,还是非理性的?这就不是西方式的感情与理性的二分法所能解释了。
就前者而言,缺点是明显的。作为德性主体,人会向自然界寻求生命意义,从而显发自己的生命价值。
它的缺点在此,优点也在此。情感确有不同层次、不同方面,其中有个人的自然情感,也有道德情感、审美情感和宗教情感。
中国文化又可称之为德性文化,它将自然界看作有生命意义的大化流行之道,将人看作生生不息之道的真正实现者,也就是自然目的的实现者,因此人就是目的。近代以来,冯友兰先生讲中国哲学与文化,同西方的新实在论等比较,被认为不是讲中国哲学。